close

這一週,知識比較零散,也需要花時間去整理跟收集資料,我就大致提出幾個方向,再慢慢把資料補上來~~

一、大麻的物質濫用

  1. 大麻跟安非他命一樣是二級毒品,同時包含了 鎮靜作用、欣快感、幻覺或知覺扭曲等。
  2. 經由吸食方式使用,大麻的主要成分THC約在3-8分鐘後達到最高血中濃度,口服方式則約在30分鐘左右
  3. 大麻進入人體後的排除,約在72小時後可以排出70%的THC,其中30%是由尿液排出,40%則是經由糞便排出。尿液排出大麻代謝產物THC-COOH的半衰期,則約在30小時左右。
  4. 長期使用大麻的個案,可能在解毒階段會出現戒斷症狀。常見的大麻戒斷症狀,包括情緒易怒、生氣或具攻擊性、緊張或焦慮、睡眠困難(失眠)、胃口降低或體重下降、坐立不安、憂鬱、身體不適(如胃痛、顫抖、盜汗、發燒、冷顫、頭痛等)。單純大麻戒斷症狀,一般不需住院治療,在門診處理即可,戒斷症狀的呈現時間約在7-10天,給予患者情緒支持及認知治療可以協助患者度過這段時間。
  5. 四氫大麻酚(Tetrahydrocannabinol, THC)的功能非常複雜,既可以作為止疼藥使用,又可以和中樞神經中的大麻受體(Cannabinoid Receptor)相結合,增加多巴胺分泌,讓人產生強烈的愉悅感(想笑),同時還會增加服用者的食慾。另外,大麻也含有一系列的其他物質,也有治療效果,而且沒有惱人的立即副作用。 因為THC屬精神活性物質,故大麻有鎮靜和興奮及迷幻效果,可影響人的精神和生理,在醫學上可用來做止痛劑,對於癌症末期與愛滋病末期病患來說,大麻除了止痛之外,還有促進食慾的功用。
  6. 一個激烈爭論的問題是大麻是否扮演了「誘導性毒品」的角色,即它是否會導致使用更多的其它危險物質。研究發現,第一次使用大麻,其後大多數人使用其他烈度更大的毒品;也有人認為菸草和酒精才是真正的入門毒品。 以上來自這裡

二、大麻成癮治療相關處置

  1. 大麻與精神疾病的關聯?-------是入門毒品、有引發psychosis的可能但較少
  2. 大麻的戒除,需考慮他的不想戒,是因為有戒過戒不掉?或是沒有戒過?或是不知道戒或不戒誰幫助大?
  3. 當觸及某一種類的物質濫用,通常其他物質也會一併詢問,例如:酒、毒、藥物
  4. 在急診評估大麻使用者時,記得也要把病人戒斷後的withdrawal一併處理起來,給予適當的、足夠當量的藥物
  5. 也可以適時提醒其他醫護人員,他是否有暴力風險
  6. 過度使用excessive using要如何定義?→要考量到藥物的作用時間、病人使用的量等

三、收住院的各種考量

  1. 病人不吃藥
  2. 生活已經出了問題無法自理
  3. 家人無可奈何,EX懷疑家人要謀殺他
  4. 自傷傷人風險
  5. 嚴重妄想幻聽以致影響日常功能EX工作、人際等
  6. 隔開日常的壓力源EX公婆、工作環境
  7. 調整/大換藥物,及時觀察
  8. 有喘息空間
  9. 逃避責任
  10. 錯誤增強家屬有事就送醫院的連結,而未找尋其他方法
  11. 在住院期間,可能增強病人維持生病的行為、想法
  12. 不能請假的病房,可能少了一項強大的增強物,讓病人願意努力好轉

四、述情障礙 alexithymia

  1. 希臘文中的 a 代表 lack,lexi 是 word,thymos 是 feeling,原文 的意思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情感。
  2. 據Nemiah及Sifneos所提出的 alexithymia結構的定義,它包括了(1)無法區分內在的情緒感受(2)無法以言語表達情緒感受(3)缺乏 內在幻想生活(4)外在導向型的思考模式。
  3. alexithymia與某些心身症及精神疾病有明顯的相關性,如高血壓、腸躁症、功能性消化 道疾患、身體型疾患、恐慌症以及飲食性疾患。
  4. 中國文化傳統上,團體的位階高於個人,而且傾向於理性思考(類似於外在導向型思考),對情緒的感受及表達較為壓抑;門診中的經驗也發現,病 患經常以生理症狀來表達不適的感覺。
  5. 台灣版多倫多述情量表 TAS-20-Taiwan
  6. 範例題項: 我常常不清楚自己感受到的是什麼樣的情緒。 我很難找到恰當的言詞來描述我的感受。 我有一些連醫生也不了解的身體感覺。 我能輕易地描述出自己的感受。 我比較喜歡分析問題而不僅僅是描述它們。 當我心裡難受時,我分不清究竟是悲傷、害怕還是憤怒。 我常常被我身體的一些感覺所困惑。 我寧願任事情發生,而不去瞭解它們為何會發展成那樣。 我有一些自己難以識別的感受。 能夠感受自己內在的情緒是必要的。 我難以描述我對別人有何感受。 別人告訴我要多描述一些我的感受。 我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怎麼了。 我常常不知道我為何會覺得生氣。 我比較喜歡和別人談論他們的日常活動而不是他們的感受。 我比較喜歡看〝輕鬆〞的娛樂電影而不是探討心理的劇情片。 即使是對親近的朋友,我也難以表露我內心最深處的感受。 即使在我們沈默的時候,我也能感到與另一個人親密的感覺。 我覺得省察自己的感受對於解決個人問題是有用的。 尋找電影或戲劇中隱藏的意義會使人從享樂中分心。

五、靜坐不能 Akathisia

  1. 藥物引起的副作用, 常常被誤認為患者本身的精神症狀
  2. 靜坐不能症狀包括焦慮不安、坐不住、抖腳、以及反覆地跺腳等行為,長期下來,往往使患者陷入更深的沮喪情緒。當靜坐不能症狀與其他精神疾患如憂鬱症、強迫症遇在一起時,在部份患者的案例中,甚至會引起攻擊傾向、以及自殺傾向
  3. 以傳統抗精神病藥物perphenazine為例,引起靜坐不能副作用的機率為35%,而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引起靜坐不能的機率介於26%~35%之間,兩者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
  4. 資料來源

六、其他補充

  1. 在上篇文章提到的晤談架構,今天這篇也可以補充一些,是來自次專科醫師國考的interview training而來的老師點評:
    ─在詢問個案送進急診時,他是因為跟家人產生了衝突,這時候,我們應該要把衝突的場景描繪(picture)出來,包含情緒、行為與人物
    ─病人接受過多久的精神科治療呢?當時的診斷是什麼?當時的狀況是什麼?
    ─個案第一次就醫回台的原因是?治療一個月就回去是發生了什麼?回去之後呢?
  2. 很重要的是,我們問的問題,我們必須盡可能的預想可能可以收集到什麼資訊,才可以夠有效率,也能讓個案更有機會針對這個問題給予回答。
  3. 尚待澄清的答案,不等於,自己歸納推理出來的答案
  4. 如果再來一次,你覺得做的好的部分在?仍需在收集的則是?
  5. 病人若一直主觀上的抱怨身體症狀(病人是GAD,其實更符合的是身體化症狀),則你可以這麼說.......
    「會不會是少活動才沒流汗?」取代「你要運動啊!」
    「現代人很多都是慢性病」取代「你想太多了,你根本沒有病」
  6. 可治律需要每週都要抽血看白血球指數,他的優點是情緒跟睡眠都可以改善,但是缺點是食慾會變好,但不會直接關連到變胖。
     

七、這週我完成了一個病房個案,一個門診個案,很充實也很喜歡這種藉著晤談和測驗去了解人的感覺,
特別是病房的個案才15歲,身上就掛了四五個疾病標籤,但很感動的是,他把我當朋友看,
還跟我第一個提到,他以後想要當精神科醫師,所以才想要去念嚴格的高中!
我一整個心情超複雜,一方面是她有目標了!可以不再因為可怕的自殺未遂送進來病房,
另一方面是醫師的養成很不容易,希望她能夠撐過去,然後照顧好自己......
我在她跟我說完的當下,馬上機哩瓜啦的跟她說,如果她當上了精神科醫師,之後在工作職場相遇,我當心理師一定不會忘記她的!她也不要忘記我哦!
她看著我點了一下頭,我都要哭了QQQQQQ一種生命跟生命之間未來的約定......真的很感動,希望她能撐下去,找到自己的路,我真的會等妳的!

 

arrow
arrow

    潔咪/Jaim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