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性孤兒       琳賽.吉普森著   小樹文化

以下內容均出自書中文字、段落,非版主個人主觀想法,欲買書者請自行訂購^^
這本真的很棒~~~~~!

一些內文的佳句:

p.24

情感缺乏者:如果小時候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滿足,但情感需求一直不能圓滿時,就會有這樣的困惑。這些人會不好意思抱怨,不論男女都會列出一長串要感謝的事,彷彿他們的人生是一道加法,只容許得出正數的結果。但他們揮不去心底的孤獨寂寞,在戀愛過程中也無法建立情感層次。

(例:正要離開另一半;深陷外遇關係來填補心靈上的空虛;是承諾為圈套,乾脆做感情的不沾鍋;為了孩子而決定維持婚姻)

*良好的感情需要付出與寬容,但不是為了得到關注,雙方的情感交流必須是容易的。

◎孩子一旦發現無法與父母感情互動,常會辦驗他們認為父母所希望的腳色,強化與父母的連結

 

p.27

情感缺乏者:孤寂感可能發生在關係中,因為跟他們相處時會感到孤寂,使他們不想付出心力談感情,從父母那裏學到「關係是麻煩的,且會被拋棄的」,加上疲於應付是他們為附屬品的父母,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人生陷阱一般。

◎當有人毫無理由的控制你時,有恨意是正常的,不由自主的,因為這表示「那個人正在抹滅你的感情、犧牲你來滿足他的需求」

 

p.29

若被訓練成否定自己的感覺,當外人看起來沒問題的時候你卻抱怨,就會產生罪惡感。當你生理需求都被滿足時,你的常識告訴你:「還有什麼不好的呢?」

*我們都需要他們回應想被安慰、親密感的需求,畢竟感情不是一個人的事啊

 

p.47

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,但是自我中心的成人缺乏孩子的歡愉和率真,他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,出於焦慮及不安全感,常常擔心自己被當成壞人、不夠格或不值得被愛。就像受傷的人會不斷檢查,確認自己完整無缺。

他們防衛心強烈,他人無法靠近、威脅她們殘存的自我價值。他們用防衛心將潛藏的焦慮掩埋的不留痕跡,伸到無法自我察覺,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沒有安全感或是防衛心很重。

p.52

真正的同理心不僅要知悉他人的感覺,也要能感同身受

反社會者也許善於解讀他人的情感弱點,但倘若無法對別人感同身受,這種察覺能力就變成掠奪的工具,而非聯絡情感

p.58

無法在童年早期學會做自己,無法發展出強壯、內在堅實的自我

他們只學到某些特定感覺是不好的、被禁止的,並在無意識間發展出防衛機制,拒絕碰觸內心深處的感受。將發展完整自我的動力轉成壓抑直覺,因此沒有足夠能力建立親密感

p.74

被遺棄時,生氣或盛怒讓我們有力氣抗議及改變不力於情感健康的情況

p.77

情緒老動需要耗費時間、努力和精力,運用智慧與體力來理解、實現人類感到被需要、被欣賞、被愛即被關心的情感需求,這些情感需求往往是沒說出扣、不被知道或未被察覺的。

P.166

波蘭心理學家卡齊米白‧皮亞傑相信,能夠任受負面情緒的人多半具有高度發展潛質。他認為這些情緒所造成的不適,能夠激發有抱負的人找到解決辦法,所以負面情緒可視為人類心理發展的驅動力。具有發展潛質的人在面臨困境時,不會關上心門或升起防衛心,他們會更深入理解自己和現實、願意反省、不惜承受自省的痛苦和自我懷疑。雖然過程中會引發沮喪、焦慮或罪惡感,但解決深層問題後,就能建立更堅強的人格。

◎重點不是對那人說出你的感受,而是了解自己的感受。只要承認並大聲說出來,就能有極大的改變,讓你重獲平靜。

◎謙遜、虛心能讓你正確看待事物,但不該妨礙你認識自己的才能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潔咪/Jaimie 的頭像
    潔咪/Jaimie

    潔咪的發現世界日記

    潔咪/Jaim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