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對於「生命力」這一件事,又能漸漸抓回進到實習前的狀態
(果然被老師釘一釘就會好很多,但前提是要信任老師、能夠體驗到老師的用心才行,老師說他的生氣都是在同理,我們對我們生命狀態的憤怒)

不知道為什麼我這段日子混亂的很,一直被督導、老師生氣的罵,
諸如報告到現在還會殘壘、沒有心理師的專業見解,心理病理基礎不好、晤談像在聊天等等
起初,我會認為這些是老師重視我,才給我嚴厲的指教,(大概有75%相信,但確定的百分比就不知道了)
但上次被問,自己是不是在給老師「交代」而已
第三次被問時,我竟然哭了

哭的成分蘊含了非常多的東西
最明顯的、最表層的,就是我的理性跟感性在強烈的打架
我感到受傷,但我理智上又要自己說服自己這些話是好意
明明只是一個問句(或是一個假設而已),卻冒出了被質疑、被誤會的感受
但是
(一)我真的能夠輕易解釋老師的想法嗎?還是我自以為不被老師理解?
(二)在老師的不斷詢問之下,我對於「否定我是交代的」的「確定性」產生動搖,

(三)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,為什麼「我」會動搖?我怎麼這麼不堅定?
→我好像會不相信我自己的「信念」?內心沒有自信?
(四)可是說白了,我好像只是抓著某個東西而想要依靠
→老師教我們的這些,我有打從心底認同嗎?還是只是死板板的背下來,「表演」給老師看?
→或是認同過,卻沒有讓這個想法與體驗深化,進而「相信」呢?
跳開認同不認同,往上一層去思考,我所謂的認同,是來自於老師/他人,還是自己?
(五)我對老師的信任,有沒有受到別的經驗影響,而讓我失去原有的信任基礎?
→我的受傷,其實很多部分來自我的挫折與失敗感,
→而這些失敗感,大約有5成是外界,5成是自己加工的,
→來自一次次未能跟老師澄清、自己沒有真實的區分,到最後剩了一大堆未盡事宜的感受
→卡在我心裡,不去真實的、勇敢的體驗,讓我感受到我的課題越來越多、越來越糊,然後感到慌亂與自卑

一層層的鏈鎖關係,都因為自己不敢去做到、做好覺察的工作,被一堆表象給迷惑、混亂
而所謂的做好,我又要求的太急,一步跳過一步
一方面不想面對現在真正無力的自己
一方面是不想面對理想的落差
以致不夠深入的體驗自己,用我的舊方式(背+應付)來「逃避」我自己

.......結果就是無法前進!沒有踏實的感覺

那.....

我為什麼無法接受自己的無助感呢?
我為什麼總是跟別人比較?而不去看自己的問題與底線?
我為什麼無法真心的認同他人的優勢,一直覺得我是好的、我不能犯錯?
我內心在害怕什麼?
我沒辦法接受什麼?
我緊抓著什麼東西,讓我無法再進步?


真的要感謝個案們,讓我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接觸到Adler的優越情節與自卑情結──我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

而阿德勒強調的,個體心理學的任務之一:

幫助人們揚棄猶豫不決的態度。透過激勵鼓舞使之徹底了解自己有能力面對困境、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。唯有如此,才能培養出自信,也唯有自信,才能克服自卑感

而會有這個假設的前提:我們人是從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來到這個世界,為了讓自己擺脫這種無力的狀態,我們會產生需求與慾望,這是一種「追求卓越」的行為,為的就是要達成某個目標或狀態;正因為沒有完美的人,所有的人懷抱著自卑感是理所當然的事,不需要為自卑感到羞恥;自卑感是刺激人們以健全態度、努力向上發展的力量;是一種主觀解釋,不是客觀事實;想要超越自卑,便是以具體行動去達成目標。

只有與人合作的人進行的才是充滿希望富有成效的奮鬥,是針對真正改善我們的共同處境的奮鬥。

「完全沒有自卑感」的人,只是沒有好好的看著自己,如此一來,一輩子都無法有所發展。

但若一個人的心理強度不足(自我功能不夠成熟/運用不當)、訓練與技巧練習不夠,又以錯誤的態度面對這些缺陷時,當自卑感壓垮了當事人,就會走向自卑情結。


但是!!!我一定要把這個文化特性放在前面!

因為我們習慣用成不成功等世俗成果判斷一個人,而不是透過那個人面對困難、超越困難的能力判斷他。不僅如此,我們的文明,不太重視根本性的教育,比較重視顯而易見的成果或成功EX你有多少證照、上過多少課。《孩子的教育》

我們在面對困境時,應該關心的是自己有沒有克服的力量,而不是顯而易見的成功。。

做出成果確實有它的必要性,但不是只要拿出成果就可以了。更不是為了拿出成果,做什麼事都無所謂。
當我們不重視基本功、不重視品格多於世俗價值,就會讓一個人走入「歧途」,讓他的生命活的痛苦與空虛。

因為「幾乎所有不用努力就能獲得的成功,都很容易毀滅」


以下簡介兩種不利於生命發展與適應的情結表現──(情結定義: 榮格認為,情結有是由有關觀念、情感、意象的綜合體。 指的是一群重要的無意識組合,以一種神秘的狀態潛藏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。  )
自卑情結:

「有明顯的情緒、行為特徵:憤怒、淚水、道歉;限制活動,努力避免挫敗,不奮力追求成功;猶豫、僵滯不前、在困難面前畏縮退卻;自殺 」

「把自己局限在自感能控制的環境中,並不遺餘力地與生活中的現實保持距離。」

(1)放棄以積極行動消除自卑感,並且開始把自卑感當做「藉口」來使用。EX我因為學歷低所以無法成功

   「因為有A所以才做不到B」

用語言或態度表明自己的自卑情結的人和聲稱「因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」的人,他們的言外之意是「只要有A,我也會是有能力、有價值的人」。

默默地讓個體與自己的人生課題保持距離,導致自己停滯不前、活在舒適圈。
(2)負面的、消極的、具破壞性:對自身的弱點或缺陷產生病態的誇大,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可改變的、沒有希望的感覺或想法。

有些人毫不遲疑地承認自己十分脆弱,無力照料自己。他們總想隱藏自己所念念不忘的超越他人的目標,隱藏自己不惜一切代價要高人一等的願望。

愛哭的、愛吹牛的人也是。
(3)過高的看重自己,難以自我分析現實和困難,以及一步步的去克服與戰勝。
(4)怨天尤人,老是強調客觀環境因素,可以怪別人不善待自己,讓自己獲得被服務與優越感。
(5)是一種複雜、反常,甚至矛盾的心理狀態,跟自卑感的定義,相似度低。

自吹自擂:藉由炫耀自己的成功之處來掩蓋自己的自卑感。

炫耀不幸:刻意說出自己的失敗處,並且無從中表示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到的正面態度,以博取他人同情以安慰自己。
(6)這樣的人假如沒成功,要他再回過頭來面對人生的困境,簡直難如登天。
(7)在意他人評價,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,但周遭的人也難理解他,因為他只能理解自己的感受
討拍。以驕傲自誇的口氣,說著自己的出身或成長階段中遭遇的不幸。
當別人試著安慰他,或勸他尋求一些改變的時候說『你根本無法了解我的心情』」
真正自信的人會謙虛

(8)只有自己在受苦,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,他人是敵人。
攻擊:開始嫉妒或批評成功之人。EX討厭的內心,可能是羨慕。
(9)心底想要輕鬆的優越,外在想要快速的達成結果。
(10)只考慮拿出成果,即使成功了也要獲得別人的讚賞才感到滿足的人,一點也沒有為他人著想,是為了自己著想,內心是孤獨而封閉的。


「優越情結」

「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,沉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」

「想炫耀自己的功勞、執著於過去的光環、老是在說當年勇……」

因為過度補償,而使得有自卑情結的個體,產生出表現出一種具有假象的優越感、喜歡玩弄權利與和操縱他人,用以掩蓋內心的自卑、焦慮和不安全感。進而發怒,也可能是用來操縱、控制他人、威逼他人,以顯示自己的強大及提高對他人的控制感。>>>好處很多!

在當事人覺得「自己不夠好」時反而轉了心境,做了「自己最好」的假設。

但不論是自卑情結或優越情結,對失意者來說,這兩個永遠都出現於生命的無益面向,無法建設性的幫助自己脫離困境。

「病態批評家」:

  • 喜歡看負面和批評、挑剔別人,只看到空的半杯水(缺點),而不是滿的半杯水(優點)。
  • 夸夸其談、高論空談,談的內容經不起理性的分析和實質的推敲。
  • 人際關係差,人際交往表面而浮誇,讓他人感覺很難受,因為他自己生活的不如意,他也不願意看見他人生活的如意。
  • 他的嫉妒心理很強,因而也喜歡貶低他人。他不能忍受他人的優秀,也不懂得對他人錯誤、缺點的寬容。EX網路酸民(?)
    image

努力追求個人性的優越性,將使得「面對與解決人生課題」這件事無法被列為最優先的目標。

這些擁有異於常人的野心的孩子,反而時常處於困難的狀況中(也就是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節)。


小故事~~~

為什麼要討厭自己?「因為不要喜歡自己對你而言是一種『善』」或是有好處的!!「為什麼會討厭自己?那是因為你過份害怕被人討厭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」「你的目的是不要在人際關係中受傷。害怕受到重傷,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與任何人有瓜葛,但不要忘了,在人際關係中不受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


阿德勒小啟示

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自卑,或是如何覺察自己的自卑,將會決定這個自卑感會將如何使用。

「不要忽視你的不完美,也沒有人能忍受長期懷有自卑感的狀態,重要的是要正視自己的脆弱,了解自己害怕的是甚麼,跟過去自己比較,並擁有認同那份不完美的勇氣,然後付出有建設性的行動」

「你我會因相互補償而群聚在一起,倘若每一個人都能了解自己獨特的優勢,然後,藉由貢獻自己的優勢給自己所隸屬的團體,這樣一來,我們就可以妥善地來管理自己的自卑感,而且還可以讓它變成自己進步的動力,進而創造更美好的社會。」

上述Adler理論部分,出處來自這裡(一)(二)(三)(四)(五)(六)


老師說過,心理治療最重要的是自我覺察,而從阿德勒的觀點,能促進改變的東西,就是自卑感,而如何運用這個自卑感,端看我們怎麼意識到他、清楚辨識他、接納他,並再改變他。

這一篇文章寫得很好,把自卑情結與精神官能症一起做了探討,大家可以點進去看!!

我節錄一段他的結論如下:

生命的樂趣主要源於缺乏肯定。我們如果對每件事都已確定,如果知曉了每件亟待了解的事情,那再也無需進行探討或發現了。科學也將走到盡頭,身邊的茫茫宇宙也只不過是一個說過兩次的故事罷了。藝術和宗教本來給我們提供一個瞄準的理想,如今也失去所有意義。

生活中的挑戰無窮無盡,這是我們的幸運。人之奮鬥永無止境,我們總能發現或造出新問題,為合作和奉獻創造新機會。

但是從一開始,神經症患者的發展就受到障礙,他對生活中問題的解決辦法停留在極為膚淺的水平,他的個人問題相應地也就很大。

對於自己的問題,正常人會設計出越來越有意義的解決方式。他能接受新問題,找到新答案,這樣,他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。他不拖後腿成為別人的負擔,不需要也不要求得到特殊照顧。相反,他根據自己的社會感覺和本身需要,充滿勇氣地獨立解決自己的問題。


最後,決定要小小的感謝一下自己的「超越」
謝謝自己花費大量時間(數十天)不斷思考老師們說過的話,重聽錄音檔,接受諮商,打下反思與覺察
今天願意花一整天的時間,再度記錄自己的狀態,然後從阿德勒的觀點,與自己的經驗去對話,不斷的來來回回,審視自己的心理狀態,
(例如,這一次,我是把阿德勒的假設,像是一個心理師一樣,對我自己發問,反照自己,讓我自己覺察出自已的東西!慢慢的,讓大師的思想,與自己對話。)

沒有這樣的過程,我真的很容易打發自己,讓自己活在幻想中,以為事情自然就會變好,或是有人可以幫忙我、服務我(???),因為內心深處的我,認為我是值得被這樣對待的,認為「優秀」的人就該被照料,或是我是脆弱的就該被照料,但這只是被寵壞、放縱的表現,這不是我應該好好對待我自己生命的方式。

回到許老師的理念,以及阿德勒的理念───每個人身上都有優勢也有自卑,我應該尊重他人、關懷她人,甚至要主動請益他人,勇敢發問,這樣的過程不僅可以訓練自己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問題與不足,也可以讓別人有被需要的感覺,甚至可以幫他們發現盲點,讓他們感到有價值!


我想,這就是和他人合作、成長,才能體會的吧!我也花了好一段時間才走到這裡,所以..........
讓我們彼此的生命盡可能都能發光,一起把力氣花在幫助別人,而非互相競爭之上~~~
因為超越別人,說真格的,只能滿足自己,
但是超越自己,卻能漸漸朝向滿足他人的路前進

引用佛家所言:「身而為人,應擁有更大的力量去誘導一切,包括自己的知識、才能和性格特質,進而創造自己和他人共同的幸福。」

一起加油吧! My loved ones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潔咪/Jaimie 的頭像
    潔咪/Jaimie

    潔咪的發現世界日記

    潔咪/Jaim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