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心態、價值觀,決定你的行為

  • 不用去想像自己是最好的或是最差的
    • 因為實習本來目的就不是輸贏,而是在──想要學什麼、能為學習做到多少
    • 在自己的訓練上,更進一步、更要求自己謹慎、細心,不能忽巄專業
    • 自己遇到的每個人都有他們的長處,請尊重他們、多打招呼、多關心彼此
  • 當我們陷在負向情緒中,請先處理自己的情緒
    • 它會對自己產生影響:佔據心理空間後,影響其他效能(認知、行為)
    • 它會對個案產生影響:投射、否認、批評個案
    • 當遇到矛盾個案,我們容易感到無助,因此容易把矛頭都指向個案的問題行為,這可能會二度傷害或是讓個案遭遇跟外面一樣對待
  • 心裡要深深的相信人的存活價值不被其他框限,每個人都值得尊重
    • 即使他犯錯了,也有他的故事在
    • 人不是完美的
  • 成為一個可以接納真實、談論真實的地方
    • 不帶批判的、不忽視的、不否認的、不逃避的
  • 不自以為是、不昏昧、不不由自己、不習慣防衛
    • 跟著事實走
    • 把所有心理狀態都當成假設
    • 問自己,你憑什麼?

昨天一大串的打了上述,隔天卻發現自己又被真實打擊(同學平均90、我平均88),呆滯了好一段時間

(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老師認為的,我的脆弱?) 有最大負向反應的地方,就是人最脆弱的地方

我最脆弱的是什麼呢?是我自己的內在自尊

「我不夠好、不值得被愛、他人不值得相信
於是我必須堅強的不能倒下、我就是成就與強悍」的拒絕我的內在需求,
感到脆弱的時候,這些需求會浮出來,讓我覺得我不應該、這需求很糟糕,我不該依賴,我感到罪惡

原本以為是原生家庭讓我建立不起自信,後來卻發現,自己也對自己的自尊占了很大一部分
因為我常常允許、承接許多老師們的批評與指教,
也很常從日常人際對話中,不斷警惕自己、改進自己、自我反省
因為不貳過、不想再錯過,不想自己被指責、想要讓他人看到不斷進步的自己並認同自己
所以常常維持高度的注意力,讓自己展現出完美的樣子,或是趨近完美得在努力

但上一次督導,我累了,我打完逐字稿之後什麼都沒有做,就這樣上了台,

從第一句重頭修正,從底子開始被要求,我很混亂,我有哪裡做得好的嗎?
沒有說出口的是,老師的要求,我在這次會談也都有做到,只是慢了20分鐘才呈現出來
我連為我自己爭辯的動機都沒有,因為這是爭辯,是找理由
因為明明知道老師是為我們好,他的方式最快、最能直搗核心,想要直接給我們示範,我也最需要示範,
但我開始覺得自己被否定了,自己的風格,還不成氣候,所以才不能展現
犯錯的地方,不是我的治療風格,是我在學習階段沒有照著老師的指示,沒有把學習好好應用
是我沒有把老師教的東西吸收進去,我只是想要靠自己的課外學習和直覺,
去完成自己的治療,也只是想要證明自己,是這樣嗎?
透過幫助個案,讓他能改變、成長、行動,的那種證明自己啊..........
如果連這種成就感都不算,我在治療之中,到底在做什麼?只是在成為對焦與提問的工具嗎?
我的感情、思想都不能絲毫的融入在對話裡嗎?


大概從去年底到3月中,我在學校督導開始被電的一蹋糊塗,真的是一次比一次慘,
而且現在事後回想起來,真的是越害怕越慘,
因為當我越害怕時,就越不想要看到自己的錯誤,好幾次都在逃避面對真實情況,
甚至有時候,胡亂地用一些不真實的話試圖去「交代」、「塘塞」,讓我會的、不會的全部混在一起!欺騙我自己。
但其實這種行為,仍然讓我不斷感到焦慮與難過,
內心大部分時間都在哀嘆與抱怨,卻沒有把力氣花在改變舊有的模式上。
舊有的模式就是有它的限制在,但我卻只看著它過去曾為我帶來的好處,卻大大的忽略了它有著致命的缺點
一個我完全不想看到的缺點───沒有專業、空有其表的、不真實與不踏實的、用話數包裝的心理師。
從過去到現在,我覺得那些花拳繡腿,似乎都是在試圖掩蓋自己慌亂、優越情節與懶散的事實
幻想自己可以一步登天,只依靠自己的聰明就能打敗他人
但我始終忽略的,或是沒有體驗過的狀態
是在聰明的天生條件下,一步一步的努力,創造實在的感覺,那也是我一直渴望的真實境地。

自從上一篇,徹底的面對了自己的失敗與不足,還有自己又是怎麼看待失敗的自己
我發現我真的是...還認識自己不夠深,也不清楚。
沒想到,我所覺知得我,竟然跟真實的我,這麼的不一致
而外表的那層一致,大概就只是小聰明、跟說說好聽話而已?


隔了好幾天,再接續打這一篇,

今天一直在反芻昨天老師跟我說的話,到底急切的心,指的是什麼?
對應到昨天教的內容,如果老師從我口中所說的「懶散」的假設,
不斷與我出現的心理狀態做對應,
支持證據:
1.我在老師教完之後,常常沒有自己主動改好逐字稿,都要老師明確指示我我才要做....
2.老師教過的東西我都只是用頭腦背起來而已,要用時還是很生疏、曇花一現,甚至還背錯進而用錯EX沉默。
3.我不想照著步驟一步步走,只想要學越多的治療(如完形、CBT、MBCT),以為這樣可以省力,但往往更費力
4.在學習的路上,我很難專注的對焦在一個問題,被自己很多問題給壓垮/失去動力。
5.我上上週的督導錄音,到這週都還沒整理好。
6.我表達不出來老師教過什麼,也少舉出我自己實際如何成功的經驗,就算有,幸運的成分居多。

反對證據:
1.我一直很認真地聽、作筆記、回家複習、課前預習。
2.我曾在兩天內就能交出推論歷程檔。
3.我一直都有在朝目標前進,只是走得慢
4.面對太多的挫敗感(不幸),我心底是不想放棄的,但卻要一直提醒自己去注意(幸):如,眼光要放遠、我很幸運、這是機會要抓住。
5.我知道老師在教什麼,當下能夠聽懂,可是我腦海中沒有經驗,以至於我很難當下就有體驗。


0516後記

昨天的督導,我的心態本來可能又是一個渾然無感的狀態
可是,老師這次說的話,卻是融化了我,我不再為老師的言詞感到害怕而防衛
「我是內在非常渴望dominant的人,直接一點,就是跋扈」
「我帶著評價去看待個案,同時也是帶著評價看待自己,也帶著評價看待他人」
「因為心中充滿評價,所以無法寬恕自我」
「我需要寬恕自己,原諒他人,不用再要求自己要寬恕別人」
「不用再讀心靈雞湯,這種雕蟲小技,你要不要學專業?」
「不要再麻痺自己了」
「心如果不敞開,他人的話都會進不來,無法信任他人,就只能停在表面」

督導結束之後去找許老師聊聊,為了讓我更能體驗,
老師跟我分享他在安排柯老師發表會的心理狀態,以及他為徐老師所做的事
當老師的出發點是感恩,想實現柯老師的願望,感謝他的付出
老師從事前準備開始,是dominant的,因為他知道柯老師喜歡什麼,不想要跑出版社的商業模式
整個發表會的過程,老師可以收起自己的主導性、也不彰顯自己,因為老師知道,柯老師才是主角,
但老師自己也可以把跑龍套的角色做的非常之好,讓發表會甚是圓滿。
會後,老師找徐老師一頓好開心,老師這樣做是因為感激,因為都從批評裡去學習。

但許老師說,徐老師批評人的氣非常旺盛,以至於晚年孤獨沒有伴,
其實徐老師批鬥起來是很令人難受的 (之前曾經非常小的跟他爭論過,我招架不住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20/08/17

這一篇文章就這樣草草了結了,每一段落也沒有寫日期,弄到最後只知道心態的轉變,但不知道在我生命中的時間軸的哪一刻XD

下次會改進的~這次就先停在這裡吧:)

 

 

 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潔咪/Jaimie 的頭像
    潔咪/Jaimie

    潔咪的發現世界日記

    潔咪/Jaim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