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關於人的認識

  1. 自我中心、對立、心智退化的一個人,常常是衝動、憤怒的。這種人沒有經過社會化,
    也因為在成長過程中,沒有人教過他要怎麼應對,那些應該替他人著想的部分
    他因此覺得不想要解決問題,也不想要改變。
    因此面對這樣的個案,其實就是要讓他經歷社會,他內心的衝動與忿忿不平,要先被同理,但不要用問句,因為它不一定要回,你就會卡住或是屈服。
  2. 晤談中的爽,有兩種功能,一個是宣洩,一個是喇賽
  3. 「不」不等於「無」,無心是最可怕的,把「不」去掉,好好用心
  4. 心理學沒有事實,一切都是機率發生,在<.05之下,而非確定結論
  5. 現代人都有Talking pressure,一不說話、一不發line就會心神不寧>>>但老師只問:「你有幫忙做家事嗎?」
  6. 因為我們在說話之前,其實都會有一個決定。EX「你愛不愛我」
  7. 如果你可以包容、信任對方,你的生氣只是你的情緒反應,就可以接近它

晤談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四個技巧:也是個案中心的關鍵  (這是有順序的,也是會循環的(動力!)

聽懂或聽不懂都要回應,對方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!

1.澄清clarification:讓個案更仔細的多說,確認T有沒有聽對,不處在模糊或疑惑的詞句中>>>only this is 問句式的技巧

2.重述paraphrase:讓個案更聚焦訊息:注意+凸顯。利用歸納!注意個案不合理的訊息,然後整合重複出現的

3.反映reflection:鼓勵表達、體驗更密集、讓個案更清楚自己被情緒主導、認識和管理情緒、區辨情緒間的正確內容

4.總結summarized:讓不同的訊息可以連結在一起;辨識問題(心理上的common thing or pattern);不要讓個案碎碎念跟胡說八道;review剛剛做的事


嚴厲和不斷挑出問題

我的指導教授是這樣的一個老師,他以前非常嚴厲,當然現在也還是很嚴厲,

但可能是修了佛法之後吧,他在回應上不再責罵,他開始專注在生命的意義
特別是在動過那麼幾個大手術之後,他對生命的感觸更深了

但他是否也看淡了學生的不認真?

其實也不是,他是一個多麼熱衷教學的老師,他都把教學、帶領學子從40歲那年就設定為志業了
所以他反而是感到深深的挫折,
因為他付出了這麼多,自己實驗室的學生還是可能不成材,或是在背後中傷他

但這些,不是他的責任,是每個人對自己生命態度的落差與決心不同
他的程度比我們高太多了,時代又不太一樣,學生向學的態度也不如以往
他也是調適了好多,他用盡各種方法、各個機會想要教我們好多東西,
但又需要拿捏好界線

因為他要教我們的───正視自己對生命的態度,
要端正好,才能去療癒與同理別人,而非自己的荒唐與溺愛。
他用生命與我們碰撞,他認真的、serious的跟我們說不要「浪費生命」和「無故的消耗生命」
他也真心的信任我們,不會認為他不愛我們,或是他為了攻擊、自傲或貶低。
 


老師的愛是這樣的

他教我信任、他給我肯定、他罵我愚痴,他覺得我太浪漫,他認為我還是小女孩,他准我犯錯,他鼓勵我做我自己,他要求我為自己出征,他不要我脆弱而泣,

他好幾次出大錢帶我們吃好吃的,他曾為了我取消唱KTV的預約訂金只因為我為了該死的前任難過,

他曾花好多好多的時間跟我說他的佛學心得,他總是記得我說過的所有疑問

他每次都掛著那個笑容,還有不吝於給予我清澈明亮的眼神

他把我們每個人放在心上,他敏感而用心於我們的一舉一動一思一想

他以老師的角色了解我們,他用父親的愛填滿我們,

他是武士,我們都是他的四行倉庫,各個驍勇善戰、不屈不撓、誠實關懷、大氣又能慎思
在冷靜中,理性的梳理狂亂,溫柔中,自信的引領迷惘

但他不是神只是人

他身體脆弱、精神強大,
他江湖老道、直率坦蕩
他善變多端、從一而終
他也是會累的,只是他不把這個放在首要,因為生命就快要沒了,還能多做一點就是一點.......

當一個這麼用心的人在你眼前、是你的老師、是你的良父,

我還有什麼理由不認真起來改變?
不當好學生的本分,辜負的,就是他所有的付出!

他希望我們走正道、大放異彩,讓他好好的驕傲吧!讓他刮目相看吧!

讓他知道我跟他一樣,也對生命抱有熱情,分享給他我生命為我帶來的喜悅

(謝謝感謝日記為我的覺察力又更上一層)

arrow
arrow

    潔咪/Jaim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